目前,对于食管癌切除术后残留食管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迄今为止并未得到很好的阐述。鉴于此,来自韩国的 kang 教授等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明确导致食管鳞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食管癌切除的长度,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ann thorac surg 杂志上。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 1995 年 1 月~2013 年 2 月间该中心接受治愈性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鳞状细胞癌;(2)接受根治性食管切除术;(3)随访 2 年以上;(4)无新辅助或辅助化疗史;(5)病理报告记录体外肿瘤距切缘(lpm)长度。排除接受术前放化疗或病理报告未记录体外肿瘤距切缘(lpm)长度的患者。共 551 例患者纳入研究。
该研究发现,516 例(94%)患者完全切除,平均肿瘤距切缘(lpm)距离为 3.4 cm。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吻合口位置,微创食管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细胞类型,分化程度,近端切缘状态,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量和 t 分期均与肿瘤局部复发无关。
然而,淋巴结(n)分期和 lpm 被证实为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lpm 与 n0 患者的局部复发无关,但是对于 lpm ≥ 5 cm 的 n 阳性食管癌患者 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较高(lpm 小于 5 cm 患者为 72%,≥ 5 cm 患者为 93%)。
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常导致治疗失败,患者的预后较差。该研究中作者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在 551 例患者中 40 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 90%。过去认为食管的近端切缘状态与术后局部复发相关。然而,该研究认为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主要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而与近端切缘状态无关。
研究者认为,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机制是粘膜下淋巴转移。同时,作者推荐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 lpm 应 ≥ 5 cm。因为作者记录的是体外肿瘤距切缘(lpm)长度,而在临床实践中很难评估体内肿瘤距切缘长度,同时食管离体后会出现回缩现象,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体内评估肿瘤距切缘的距离应大于 5 cm。
食管癌来势凶猛,它的症状特性也给患者造成难以想象的痛苦。积极寻求有效治疗药物刻不容缓。经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h2通过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诱导细胞调亡,可以有效杀灭食道癌细胞。食道癌细胞与正常细胞Zui大的区别是增殖速度非常快。因此要通过细胞周期调控,遏制食道癌细胞的高增殖性,才能达到治疗目的。细胞增殖周期一般分为g1、s、g2和m期,其中Zui为关键的是dna倍增和染色体复制的s期。通过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h2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特别是对s期和m期细胞Zui为敏感。
河北医科大学李丽等通过实验测定人参皂苷rh2能够抑制食道癌细胞eca-109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人参皂苷rh2可影响eca-109的细胞周期时相性分布,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g0/g1期细胞数逐渐增加,s和g2/m期细胞数逐渐减少,说明人参皂苷rh2可以使食道癌细胞eca-109阻滞在g0/g1期,不再增殖而进行dna修复和细胞分化,通过阻止受损细胞进入s期进行dna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的过度增殖,诱导其分化。